早期的二极管
早期的二极管包含“猫须晶体(Cat's Whisker Crystals)”和真空管(ThermionicValves)。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世界上只电子二极管--真空电子二极管。
它是依靠阴极热发射电子到阳极实现导通。
电源正负极接反则不能导电,它是一种能够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
早期电子二极管存在体积大,需预热,功耗大,易破碎等问题促使了晶体二极管的发明。
晶体二极管
又称半导体二极管,1947年,美国人发明。
在半导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和两个引出端。
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传导性。现今普遍的二极管大多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如硅或锗。
晶体二极管结构
关于PN结
晶体二极管的是PN结,关于PN结首先要了解三个概念:
本征半导体:
指不含任何掺杂元素的半导体,如纯硅晶片或纯锗晶片。
P型半导体:
掺杂了产生空穴的含较低电价杂质的半导体,如在本征半导体中Si(4+)中掺入Al(3+)的半导体。
N型半导体:
掺杂了产生空穴的含较低电价杂质的半导体,如在本征半导体中硅Si(4+)中掺入磷P(5+)的半导体。
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接触时,就产生一个独特的P-N结界面,在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
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 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也是常态下的PN结。
以PN结为结构,加上引线或引脚形成单向导电的二极管。
当外加电压方向由P极指向N极时,导通。